惰性保護氣體的歷史變更,可不是歷史課啊,該學習還是要好好學習的,歷史變更還是要了解的!
惰性保護氣體的歷史變更
1949年,鋁的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首先在美國獲得專利。用氦氣保護電弧和由光焊絲產生的焊接熔池,。大概到了1952年,在英國使用氬氣保護焊接鋁的這種工藝已廣泛應用,并使用℃O2及CO2和氬氣保護焊接碳鋼,這就是眾所周知熔化極活性氣體保護焊。與MMMA相比,MIG最吸引人的變化是其髙熔覆率和高效率。【電焊工培訓學校】建議:使用氦氣保護電弧,焊接熔池及形成熔池的焊絲,是容易實現的。
焊接方法的特征
與MMA相同,MIG的熱源時在工件和電極間產生的電弧;電極熔化(和部分熔化的母材)形成焊道。與MMA主要的區別在于電極為使用由送絲輪送進的小直徑的焊絲和必須需要提供外加保護氣體。焊絲為連續送進,這是一種半機械化的焊接方法
